肇庆|鼎湖区为何发展缓慢
要说为何鼎湖区发展缓慢,先要说鼎湖区是否真的发展缓慢。所以我们先来看看数据。
鉴于肇庆市的行政区划在年大规模调整之后就已经稳定了下来,又鼎湖区自年成立之后行政区划范围就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我们这里以年前后的人口、GDP、人均GDP情况来对比鼎湖到底是发展缓慢还是快速。
资料来源:肇庆市年鉴。注:本《年鉴》中“端州城区”=“市直”+“端州”;“中心区”=“端州城区”+“鼎湖”+“四会”+“高新区”+“高要”;“山区县”=“广宁”+“德庆”+“封开”+“怀集”。
在常住人口方面,按人口总量算,鼎湖只有17万,也就是两三个人口大镇的级别,连普通的县级行政区都未到,是全肇庆人口总量倒数第二的(倒数第一的是大旺,但大旺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县区级行政区),离端州的49万,高要的78万,四会的49万有很大距离。在增长速度方面,鼎湖虽然不是增加最慢的地方(广宁、封开、德庆增长更加平缓乃至有所降低),但却是在各个区之中发展相对缓慢的,从设区开始到现在近三十年了,当时12万的人口还是停留在17万,增长50%不到,对应端州已经从24万增长到了49万,大旺高新区更是从零开始飞速发展,从当年的2万发展到了现在的9万。
在GDP方面,从常住人口这么少已经可以大致推出鼎湖区的产业并不多,经济也不会很好,对应鼎湖现在的GDP是全市倒数第一的,只有90亿左右,甚至连偏远落后的广宁、封开、德庆都比不上,更不用说端州(亿)、四会(亿)、高要(亿)等GDP大区了。
在人均GDP方面,鼎湖()比全市水平()高,但在市区来说并不高。最高的当然是飞天的高新区(),差不多是市平均水平的五倍。除去高新区之后,先是端州(),再是四会(),之后才是鼎湖(),后面的高要()也与鼎湖相距不多。而且鼎湖只是比全国(4.66万)多一点,但没有达到广东省平均水平(6.35万)。
所以总体来说,鼎湖出现了人口经济总量、平均值都发展一般的情况,发展得比较缓慢。
然而当年鼎湖区却是被寄于厚望的,主要是当时端州老城区已经发展饱和(那时云浮还没分拆出去,端州的资源汇聚作用很大),产业人口都需要外扩,而那时高要还未设区,而且西江没有什么桥梁,高要在对岸交通很不便,所以就想到了离端州最近的土地,即现在的鼎湖新建区来疏散承接端州的产业和人口。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却发现当年被寄予厚望的鼎湖区并没有很好地发展,与其他市区有较大差距,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人口、产业流失,很多建筑、土地闲置,变成了一个留不住人口和产业的空城。
为什么鼎湖作为一个邻近市区的地方发展这么缓慢呢?个人认为原因很多,而最主要的原因则是鼎湖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对应的交通条件所导致的交通盲点、联动不足、资源汇聚作用不足、接受的辐射带动不足:
一、联动不足
从卫星地图可以看到,鼎湖区往西走虽然靠近端州区,但与端州区之间却有鼎湖山、羚羊峡龙门顶两个大山脉夹逼,与端州的接壤地带很狭窄,中间还有很多未有建设的农田、湖泊、池塘,两者之间只有国道沟通联系,交通不便。同时往南、往北、往东又基本都是人口稀少的农田、湖泊、池塘,与大旺、三水、四会等人口密集区相隔遥远,又有鼎湖山、北江、西江等大山大河的阻隔,属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鸡肋位置、边缘地带,所以鼎湖难以和周边的端州、四会、三水、大旺产生联动,也缺乏经济腹地,只能形单影只地独立发展。本来想接受端州的辐射带动,但端州自身体量较少,又地形地貌导致了双方往来困难,联动不足。
二、交通闭塞
对应鼎湖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决定了鼎湖区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成为重要交通节点,而是交通盲点,交通十分不便。从广佛核心区往肇庆方向走,一边是沿绥江流域往西北走的三水、大旺、四会、广宁、怀集,即G55、S、贵广高铁方向。另一边是沿西江流域往西走的三水、高要、端州、云城、云安、德庆、郁南、封开、罗定,即G80、G、G、南广高铁方向。然而位于中间的鼎湖完美地避开了这两个交通大动脉,是处于两个交通大动脉之间的两不管地带,都靠不到边。所以正常来说鼎湖是交通不便,无法作为重要交通节点,从内陆腹地和沿海核心之间的经贸往来中获益的。其中绥河流域的四会、广宁、怀集直接沿G55线、S线、贵广高铁直下广佛核心区,并不会经过端州和鼎湖,鼎湖无法汇聚这个方向的资源以促进自身发展。只有西边的端州、高要、德庆、封开、云浮勉强靠着边,可能会有一定的联动。
而现在鼎湖区之所以还有国道、三茂铁路、广佛肇城轨、贵广高铁、南广高铁、未来的广佛肇高速等重要交通线的经过并设站,主要是历史惯性作用。以前生产力不发达,陆路交通落后,粤西乃至广东的众多城市往来珠三角都要依靠河道航运,或者沿河道延伸的道路,所以都才会有西江边被大山包围的端州的发展。之后端州发展了,又作为肇庆的核心市区,所以很多道路的规划建设都要经过端州,又当年生产力一般,端州横跨西江的桥梁缺乏,高要也还没设区,而且要兼顾端州、高要、德庆、封开、云浮(云浮曾经属于肇庆)等西部地区和东边四会、广宁、怀集的沟通,所以才建了沿山沿江分布的G和分叉的G、三茂铁路,以便利端州汇聚各种资源、人口、产业。
然而我们发现,即使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广佛肇城轨、三茂铁路、广佛肇高速、珠三角环线高速、G等交通线都已经有意十分倾向端州、鼎湖地建设,但却都是以路线和时间上的增加为代价的,很明显拐了大弯,增加了距离,并非最便利的交通选择。所以当生产力发展了,其他地方可以建设更直接更便利交通线的话,这条交通线的作用就会降低,乃至没落,被替代。例如G80的建设使得西边的端州、高要、德庆、封开、云浮基本都是直接上高速直达广佛,并不会再经过G和鼎湖区。
对应现在河流分布、高速公路、桥梁、铁路、行政区划拆分等因素也使得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不再吃香,云城、云安、罗定、新兴、郁南,乃至肇庆自身的封开、德庆,和大范围的广西地区往来珠三角都已经可以直接上G80,经高要或者高明了,甚至连端州都直接上G80,不再经鼎湖的G拐大弯,这背后的影响则是端州、鼎湖成为了边缘地带,资源严重流失,难以发展。其中作为交通盲点的鼎湖更甚,端州还可以继续依靠G汇聚部分资源。
而且鼎湖的这种边缘化正在逐渐加剧,随着肇庆大桥已经建成通车,还有未来阅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还有S金度到白坭大桥建好之后,端州区往南走更加便利,还有高要撤市设区,肇庆市区发展方向由向东调整为向南,鼎湖就更被边缘化了。现在鼎湖担任的作用其实更多是沟通肇庆内部东西两边的西江流域和绥江流域,但事实两个流域的联系并不大,所以鼎湖的作用也不大,对鼎湖的发展也不会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对应现在经过鼎湖的南广高铁、贵广高铁、广佛肇城轨、新规划建设的广佛肇高速可能会对鼎湖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还是不会太好。因为这些交通线的重要节点、依靠点都是在靠东边的永安镇,和鼎湖区现在所在的坑口街道距离较远,所以鼎湖区未来的发展并不会太好。或者如果调整一个,把鼎湖区的发展重心调整为东部的永安镇、莲花镇,则能更靠近广佛核心区,和大旺、四会、三水连成一片,作为广佛核心区往来绥江流域的重要节点,又利用好南广高铁、贵广高铁、广佛肇城轨、广佛肇高速。
换个角度,其实如果当时条件允许,肇庆要新设区的地方最好应该是高要和四会这两个更邻近珠三角,而且是粤西(云浮、罗定、新兴、德庆、封开、郁南、),粤西北(四会、广宁、怀集),乃至更大范围的贵州、湖南、广西往来珠三角的重要交通节点。即高要的金利、蚬江、金渡、南岸一带,和四会的大旺、大沙、四会市区一带。
对应,我们也可以发现,现在的四会、高要、大旺也的确是肇庆各地区中发展相对良好的地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挥了交通节点、资源汇聚、接受辐射的作用。
大概是这样。
附肇庆市、鼎湖区行政区划,来源肇庆市、鼎湖区地方志、年鉴:
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从高要县析出设鼎湖区,为肇庆市(地级)辖县级区。年3月2日,肇庆市鼎湖区正式挂牌成立,辖广利、永安、沙浦镇。
年4月13日,坑口管理区办事处成立。11月23日,坑口管理区办事处更名为坑口办事处。年3月,行政村改称管理区。年12月31日,坑口办事处改名为坑口街道办事处;从广利镇分出设桂城街道办事处和凤凰镇。年1月,从永安镇分出设莲花办事处成立,年4月,莲花办事处改称莲花镇。年6月,从永安镇分出设贝水镇筹备组,年4月,贝水镇成立。年10月,农村管理区称行政村,设立村民委员会。年1月,撤销贝水镇,其行政区域并入永安镇。年2月,广利镇改为广利街道办事处,辖下村委会改为居委会。年12月31日止,鼎湖区辖坑口、桂城、广利街道和永安、沙浦、莲花、凤凰镇,设53个村民委员会、2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有条自然村。
年10月,今肇庆境当时称肇庆地区革命委员会隶属的11个县(市):高要、广宁、四会、怀集、封开、德庆、郁南、云浮、新兴、罗定县及肇庆市,地区革委会驻肇庆市。年,肇庆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新组建肇庆地区行政公署,辖属与行署驻地同上。
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撤销肇庆地区,将肇庆市升为地级市,设立端州、鼎湖两个市辖区。实行市管县体制,辖10县:高要、四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云浮、新兴、郁南、罗定县。
年9月后,云浮、罗定、高要、四会县先后撤县设市(县级),省直辖,由肇庆市代管。
年4月始,国务院调整肇庆市行政区域,设立地级云浮市,辖云城区、新兴县、郁南县,代管罗定市。至此,肇庆市管辖2区4县2市:端州、鼎湖区、广宁、怀集、封开、德庆县,代管高要、四会市。
好逻辑好思维(hljhsw)
刀疤华
/11/18
刀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