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解申洲国际纺织业台积电的崛起神话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在中国的商业版图里,宁波的存在感一直被严重低估。

这个毗邻东海的港口城市既非旅游胜地,也不是省会中枢,但港口吞吐量雄踞全球第一,年GDP更是高达1.24万亿,在全国城市里排名第12,超过了合肥、郑州、青岛等网红城市。

籍贯宁波镇海的邵逸夫曾说过:“宁波人从小就立志做大事,而这大事就是经商。”所以宁波的冒险家特别多,这里既诞生了包玉刚、董浩云这种世界船王,也盛产涨停板敢死队和徐翔。

甚至中国人的服装品味,有那么一段时间也是被宁波人定义的。

改开初期,宁波作为沿海“三来一补”的桥头堡之一,迅速跃为中国纺织重镇,大批宁波籍企业家崛起于80-90年代,比如李如成的“雅戈尔”,郑永刚的“杉杉”和张江平的“太平鸟”。

这些宁波品牌的柜台在长达几十年里摆满了中国大城小县的无数商场,但随着消费浪潮的变向,这些牌子跟伴随它们成长的“70后”“80后”一样:人到中年,发福臃肿,步履蹒跚。

不同的企业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比如太平鸟仍然在服装领域坚守,从商务男装转向休闲男装,然后又切换到女装。而杉杉股份则彻底放飞自我,先是进军稀土产业,随后试水整车业务,如今彻底远离服装行业,化身锂电材料冲浪者。

雅戈尔的李如成也大手一挥,确立了服装、地产、投资“三驾马车”战略。李如成不止一次表态:“通过投资房地产和金融证券所赚取的利润,是雅戈尔服装做30年也赚不到的[13]。”

服装真的不行了吗?纺织会被扫进历史垃圾堆吗?给出不同答案的,仍然是一家来自宁波的企业:申洲国际。

年,宁波北仑区政府为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创办了申洲织造有限公司。两年后,时任上海针织二十厂副厂长马宝兴被引进到申洲织造,搞技术扶贫。年,马宝兴一家通过管理层收购的方式,获得了申洲国际的控制权。

在90年代服装品牌赚取时代红利时,申洲国际仍然在做苦逼的纺织制造。不过令人唏嘘的是,几十年之后这些宁波裁缝里活的最好的,就是一直老实搞服装代工的申洲国际。

站在Nike、Adidas和优衣库的身后,申洲国际自年登陆港股以来屡创奇迹,市值最高涨到了亿港元,一度是港股服装行业的带头大哥,直到年后才逐步被安踏赶超。

年,申洲国际成衣产能4.4亿件,营收亿元,在全球同业上市公司里规模最大,而它的赚钱能力,更是让同行羡慕嫉妒恨——净赚了51亿,净利率高达22%,相比之下,一般服装代工厂的平均净利率仅为6%左右。

即便是毛利率高达50%的服装品牌,剔除掉庞大的渠道和品牌营销费用,实打实的赚钱能力也难与申洲国际匹敌。比如Nike的净利率“只有”12.8%,安踏为14.5%,李宁11.7%。

在很多行业,代工厂的盈利超过品牌已经不是秘密。做到这个程度的公司,用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卡脖子”。

比如卡脖届的带头大哥台积电,依靠Foundry模式牢牢卡住了先进制程的关键节点;而电子烟代工厂思摩尔国际,则利用电子烟上游集中下游分散的特点,在二级市场独领风骚。

当然,“代工”这个词在人们惯常的认知里是跟富士康划等号的。而纺织服装代工这门生意,基本处于产业链和鄙视链的双重底端,和它挂钩的词不是“腾笼换鸟”就是“产业转移”。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行业,却出现了一家千亿规模的代工厂。这个神话是怎么诞生的?

申洲国际开挂之旅的第一个注脚,是优衣库的基本款帝国。

年接手申洲之后,马宝兴决定切入中高端服装制造领域,当时的日本婴儿服装的利润高,但对质量的要求也更高,甲醛残留、面料质量、色牢度等等指标远超行业标准。当年申洲出产的一批衣服遇水就掉色,马宝兴立即选择烧毁,颇有张瑞敏砸冰箱的神韵。

年,当时名气还不够大的优衣库向申洲国际下了一个35万件的大单,但要求20天内完成。刚上任不久的“厂二代”马建荣果断拿下这笔订单并顺利交付,成功抱上了优衣库的大腿。

此后几年里,以优衣库、伊都锦、伊藤洋华堂等品牌为主,日本客户的订单大幅度增长,申洲的产值从年不到1亿元迅速增长到了年的25亿元。

年,申洲国际登陆港股,位列中国第一大针织服装出口商。同一年,申洲国际做了一个也许是公司迄今最正确的决定:进军运动鞋服市场。

经过严苛的供应商考核,申洲国际逐步拿下了Nike、Adidas、Puma等头部品牌,从年到年,运动鞋服占收入比重从9%增长到42%,日本市场的收入占比则从81%下降到53%。

年前后,金融危机创造了服装代工业一轮供给侧改革,中小代工厂相继出局,反倒是运动市场由于北京奥运效应逆势增长。年起,申洲国际逐步形成了四大品牌(Nike、Adidas、优衣库、Puma)、四大市场(中国、欧洲、日本、美国)的稳定格局。

申洲国际工厂内的自动裁床

年还发生了一件事:Nike找到自己在台湾地区的老搭档丰泰,希望将拳头技术Flyknit飞线鞋面进行量产。丰泰买来了台编织机试了试,但吃不准Flyknit的市场前景,考虑到连耐克对Flyknit的市场化也有疑虑,就放弃了这笔订单。

由于Flyknit这类面料技术需要专用设备,制成品也只能Nike的产品专用,对于代工厂来说,一旦产品在市场表现不好,意味着代工厂大部分设备投资都打了水漂,风险极大。

丰泰的退出让申洲国际趁机捡漏,大笔投入了近7亿人民币,陆续购入台设备,拿下了全部订单。

Flyknit的问世,被称作运动鞋历史性的技术升级。拿常见的球鞋来说,仅仅是鞋面就包括鞋舌、脚踝泡棉、后跟护片、鞋头、鞋胆饰洞等多个部分,这些部分通常由不同的帆布或皮质材料构成,需要分别生产再进行粘合、组装。而Flyknit能够编织出一个完整的鞋面,可以理解为把一双鞋变成了一双袜子。

NikeFlyknit技术

依靠这项技术,Nike半年就赚了6.5亿美元。年至年,Flyknit鞋面订单在申洲国际营收中的占比从2%涨到了6%。

在Flyknit的助推下,申洲国际成功获得了Nike的优先供应权,业务能力也趁势上了一个新台阶。其营收从年上市之初的24.8亿,一路涨到了年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6%。

而在制造业的很多环节上,规模就代表着壁垒。

一方面,作为四大品牌(Nike、Adidas、Puma、优衣库)的全球第一大成衣供应商,申洲国际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订单的优先权。今年上半年,优衣库销售低迷,但仍然优先保障了申洲国际的订单,申洲国际面向优衣库的销售不减反增。

另一方面,龙头可以依靠规模向上下游转嫁成本:今年上半年,棉花价格从00元/吨上升到元/吨,但奈何申洲的采购数量太大,能够提早订货锁定价格,因而真正的采购价格每吨只增加了50元。全球海运涨价一箱难求,而申洲国际可以采用FOB离岸价交易模式,货运价格由品牌方承担。

在纪录片《穿衣革命》里,申洲国际的工人只需扫一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