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县成为肇庆本轮降雨量最大的地区。图为应急救援队员协助群众转运。受访者供图
怀集县城受到洪水影响发生内涝;肇庆全市12个水位超警河道站中,山区县占了10个;多条道路出现塌方影响通行……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怀集、封开等肇庆西北板块山区县降雨量剧增,绥江、贺江多个水文站点超过警戒水位,多地出现洪涝灾情。
大范围的持续降水,是此次洪涝灾情出现的主要原因,地处南侧迎风坡让怀集成为北江水系的暴雨中心之一,多条河流交汇叠加广西上游来水加剧了此次灾情。
当前,肇庆各地正加快修复本次强降雨造成的受损工程,加快建设防洪工程,加强骨干河道治理,畅通行洪,提前规避地质灾害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南方日报记者刘亮卢逸轩
雨情
怀集4月雨量打破历史极值
此次肇庆面对的雨势强、雨量大。
在4月18日8时至23日17时这段时间内,肇庆的平均降雨量超过mm,全市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都在mm以上,降雨量相对较少地区也超过了mm。对比肇庆在去年全年的降水情况,这几天全市的降雨量接近去年全年降雨量的1/5。
肇庆全市多个地区降雨量突破了mm,局部地区降雨量更是突破了历史纪录。截至4月21日10时,怀集4月雨量为.3毫米,打破59年历史极值。截至4月23日17时,其中降雨量最大的地区是怀集县甘洒镇,接近mm,对比甘洒镇多年平均降雨量来看,近几日的降雨量已接近多年均值的1/3。
“这次降雨存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累积雨量大的特点,具有极端性与致灾性。”肇庆市气象台天气预报专家表示。
叠加上游来水,怀集等地出现洪水汛情。绥江怀集站出现了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最高水位54.04米,为怀集站有记录以来历史第二大洪水、四月最大洪水。
山区县城和部分镇街出现城乡积涝、道路塌方、房屋受损等险情灾情。
据初步统计,截至21日17时,怀集全县受浸37处,受浸面积约42万平方米,国道诗洞路段暂时中断,出现道路塌方87处、涵洞堵塞5道、路基下塌8处。
截至4月21日21时,封开全县接报房屋受损8处,早稻受灾面积1.万亩。
成因
强副热带高压持续输送水汽
肇庆市水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暴雨洪水的形成,与气候、地形、河流条件等因素都有密切关系。
从气候的角度来看,珠江流域位于我国南部低纬度季风区,濒临南海,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经常受到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影响,雨量充沛,洪水频繁。
往年同期,降水一般是局部性的、小范围的、来去匆匆的短时强对流暴雨。
然而,今年4月以来,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同期偏强,有利于南海和孟加拉湾水汽向南方地区输送,同时高原槽和南支系统活跃,导致南方地区强降水过程频繁、降水持续时间偏长。
另外,今年气温比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大气含水量丰富、不稳定能量高,导致对流发展旺盛、降雨强度高。
“今年华南的水汽已经接近夏季风爆发时的水平,副高边缘强的水汽输送通道相当顺畅,导致此次强降水过程不再是局部的、短暂的,而是大范围的、持久的,导致大江大河洪水发生。”肇庆市水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地形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大尺度地形总体上呈东低西高,其间有东西向山脉,因而在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时,潮湿空气受地形抬升,暴雨日数最多的地区大多位于山脉的东侧或南侧的迎风坡。
怀集在盆地、喇叭口、迎风坡等地形作用下形成多个雨窝并频发强降水,具有发展迅猛、雨势极大等特征,并常引发山洪、滑坡和内涝等灾害,给监测预警和防灾救灾决策带来挑战。
此外,封开、怀集还是多条河流交汇处。封开县位于西江、贺江的重要流域,马宁水和中洲河在怀集县城交汇,容易因泄洪和降雨导致水位快速上涨,从而引发洪涝灾害。
应对
强化预警联动持续加固堤防
面对此次汛情,过去建立的体制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临灾“叫应”机制,强化气象预警响应联动,封开及时将汛情信息发送到个县、镇、村级防汛责任人,在转移人员过程抢先机,没有出现因灾伤亡情况。
怀集着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水塘河道清淤工作,完成绥江治理(怀集段)、凤岗河、永固河、洊江(龙西、盆寨段)等13宗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进一步加强了河流防洪能力。
“在抵御洪水这一问题上,流经肇庆市的西江、北江,我们都建成有较高防洪标准的堤防工程,流域上游都建有大型水利工程,通过上游水库的调控,能起到拦洪削峰错峰的作用。”肇庆市水文局相关负责人说。
然而,肇庆市河流众多、点多面广。近年,受西江河道河流态势变化加大、河床下切等因素,西江干流堤围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而极端天气频发,让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也成为防灾的重点难点。
怀集等山区县将全面排查本次强降雨造成的工程损毁情况,汛后立即开展修复工作,同时加强骨干河道治理,疏浚河道,畅通行洪。
接下来,肇庆各地将持续完善机制,继续利用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设备应用,实时监测隐患点雨量变化情况及灾害体变形移位情况,及时研判评估风险,提前规避地质灾害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