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
在华中师范大学的
年学位授予仪式上,
蔡敏敏手捧学位证书,
为研究生生涯画上一个句号。
同一时间,近公里之外的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社会福利院
也沸腾了起来——蔡敏敏,
是他们院里走出来的第一位研究生。
蔡敏敏说,
知识能改变命运,
我们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机会,
像我和两个弟弟都考上了大学。
有人说,童年的创伤要用一生来治愈。但十几年过去后,蔡敏敏在一个个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的支持下,创造了自己的奇迹。
她说:“我还要读博,勤工俭学,在未来帮助他人改变自己的人生。”
“吊车尾”的逆袭
年,蔡敏敏出生在怀集县坳仔镇鱼北村。
10岁那年,蔡敏敏的父母相继因病离世,留下了她和两个弟弟,举目四顾心茫然。三姐弟主要靠亲戚接济,而蔡敏敏在艰苦维持生活的同时,也有自己的人生计划,“我喜欢读书,我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尽早脱离这样的环境。”
然而,她多次差点失去读书的机会。
年,怀集县社会福利院建成,首批进入福利院的孩子共33名,蔡敏敏是其中之一。“这个大家庭是我点燃梦想的起点,也是我完成梦想的支撑点。”蔡敏敏回忆道,她在这个大家庭里得到了老师和工作人员的爱护、关怀和鼓励,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为她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提供学习上的支持,使她安下心来勤奋读书。
那一年,外部的困难刚解决,新的难题紧接而来。蔡敏敏刚上初中,成绩排年级倒数,是年级里的“吊车尾”。蔡敏敏不服输,每天清晨5点半出门上学,晚上10点半回到福利院,不断改变学习方式,逐渐掌握了学习方法,在一次考试中进步了多名,第一次尝到努力学习带来的喜悦。
年,蔡敏敏(左一)在怀集县福利院过“六一”儿童节
福利院不仅仅有照顾
由于放心不下在家乡生活的两个弟弟,蔡敏敏中途离开了福利院,回到村里和弟弟一起生活。书还是照读,没有中断。
“每当我遇到困难,苏阿姨、芳姐姐、珍姐姐和福利中心的老师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
年,蔡敏敏考入怀集中学高中部,通过领取孤儿生活补助以及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下完成了学业。年,蔡敏敏考上了岭南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通过生源地贷款、孤儿生活补助、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和兼职家教完成了本科学业。再后来,蔡敏敏想要读研,继续钻研社工专业,年她成功考上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研究生。
也是那一年,民政部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为年满18周岁考上普通全日制本科、普通全日制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等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中专、大专、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孤儿,每人每学年资助1万元。蔡敏敏成功申领了资助金。
每个人都有光明的未来
在钻研学业的过程中,蔡敏敏发现,自己在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上找到了共鸣,让她对自己的经历释怀了,也使她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
“我特别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感恩福利院这个大家庭,是它点燃了我的梦想,给了我无限的支持,让我有勇气改变人生命运,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理想。”她说,这也是她读研的原因,“要追求更多的专业知识,用知识奉献社会、报答社会。”
而在实现梦想之前,她已经在践行自己的理念。生活上,蔡敏敏撑起了家,教弟弟做饭、做家务,还督促辅导他们的学习。她说,“我还是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在政策的帮助下,我们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机会,像我和两个弟弟都考上了大学。”
在大学阶段,蔡敏敏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创办了教育培训机构,“看着学生们的进步,使我不禁想到了当年拼搏的自己。”
读研期间,蔡敏敏(右一)和朋友创办教育培训机构
如今研究生毕业,蔡敏敏说,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目前打算一边工作一边考博,“我希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教育学生,做一名出色的社会工作者,为家乡建设多做贡献!”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