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
春风又将添绿肇庆大地。
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5%,
有多项指标争先进位,
实现了“十四五”的平稳开局。
△梁亮摄
年,
肇庆市委、市政府
抢抓“双区”建设、
“双城”联动重大机遇,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资源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在大战大考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
彰显良好势头
产业是肇庆高质量发展之根。
肇庆紧紧扣住
“产业强市,制造业优先”这一主线,
全力以赴开展产业招商落地工作,
奋力推动存量企业增资扩产,
在一个个“造血”项目的支撑下,
肇庆实现了产业破局起势。
△梁亮摄
在各项要素中,工业对GDP的拉动最大,成为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长板。年,肇庆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彰显良好势头。
工业的发展让肇庆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肇庆工业投资增长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持续提升,工业投资成为投资的主要支撑力量,推动全市固投结构持续改善。不仅规模大了,而且质量好了,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稳步提升,显示肇庆工业结构的优化。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通过龙头带动,
初显产业链雏形,
初步形成了“主导+特色”
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图源小鹏汽车
肇庆同步开展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全市共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13个,并启动广东(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园区的专业程度和集聚程度明显优化,园区作为“母体”,对工业产值的带动十分明显,工业增加值增速等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并为产业的大跨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制造业的起势
还给全市的就业带来稳定支撑,
规上制造业企业从业人员增长明显,
彰显“产业留人”的作用,
“肇庆制造”塑造了全新的城市形象,
更为高质量发展累积动力。
重大项目建设迈出新步伐
奠基新发展格局
肇庆当前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重点项目是重要抓手。
年肇庆安排重点项目项,
至去年10月已完成全年进度,
产业工程类和民生保障类进度最快。
△王振宇摄
产业重点项目清单里有多个亮眼名字,包括宁德时代肇庆项目一期、广东喜珍电路科技有限公司肇庆科学园项目、肇庆鼎湖万达广场项目(一期)肇庆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等,既有建链的“龙头”项目,又有“强链”的补充项目,以及肇庆正需要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对于筑牢肇庆高质量发展基础,推动产业结构改善带来持续活力。
△图源肇庆交通运输
招商落地项目超千个
产业链建设初显成效
产业招商落地工作
是全市产业建设的生命线。
年以来,
肇庆进一步加强了产业招商落地工作的力度,
围绕主导+特色产业,
派出超人的招商队伍赴
北上广深等地精准招商,
为肇庆争取一个个优质项目。
根据统计,全市新引进项目个,
其中亿元以上项目逾个,超10亿元项目33个。
△梁亮摄
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奋力提升审批效率,想方设法增强用地保障,完成土地整理超3.9万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超%。县(市、区)千方百计解决项目落地遇到的疑难,推动项目顺利动工、投产达产。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陈彦成摄
新能源汽车成为肇庆崭新的城市名片,当前,我市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补链强链作为战略工作来抓,一方面通过促进优势零部件企业和链主企业对接,提高本地配套率,另一方面则依托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招商,推动整车产业链协作水平上不断取得突破,共同做大产业蛋糕,提升本地产业竞争力。
财政支出保障有力
全力落实国家政策支持企业
年,
肇庆市一般公共预算增长17.6%。
△梁亮摄
全市财政工作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工作上取得了良好成效,优先保障招商落地、民生保障工作等重点工作,如通过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大刀队”前移绩效“关口”,压紧支出,并把节约资金投入至民生实事中,推动全年民生投入提高3.7个百分点,切实增强民生保障能力,确保全市经济社会稳中向前。
△王振宇摄
年我市不折不扣
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
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15亿元。
统筹推进减税、退税、缓税
多重税收优惠叠加,
积极为市场主体减负,
提振全市经济活力。
打赢三大攻坚战
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回首过去两年,
肇庆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污染防治攻坚战更是取得突出成效,
不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而且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梁亮摄
年,
肇庆水、气质量双双进榜全国20强,
是全省唯一连获两项殊荣的城市,
绿色成为肇庆发展的最美底色。
发展的号角,
激荡着不断奋进的力量。
肇庆正开启
加快建设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
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的发展之旅。
来源:西江日报(记者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