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肇庆怀集教育局发布致全县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希望广大家长经常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共同为保障广大学生平安健康成长而努力。信中表示,溺水是造成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随着天气逐渐变热,溺水又将进入高发季,希望广大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加强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和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经常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家长要重点教育孩子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家长要做到知去向;知内容;知同伴;知归时。教育孩子“两会”:发现学生在危险水域抓鱼、玩耍、游泳会相互提醒、劝阻和报告;发现有人溺水,会向周围的成年人呼救或拨打当地派出所电话求救,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学生安全工作需要各方面尽心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保障广大学生平安健康成长而努力。哪些地方需格外警惕?不同年龄的孩子,容易发生溺水的地方不同。暑期将近,家长一定要盯紧这些“危险水域”↓↓↓?4岁以下孩子易发生溺水的地方:水缸、浴盆等。?5—9岁孩子易发生溺水的地方:水渠、水库、池塘、小溪边等。?10岁以上孩子易发生溺水的地方:河边、游泳池、海边等。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溺水?泳池预防溺水?确保带孩子去正规的泳池游泳。?在下水前,确保孩子已经掌握相关安全技能,并确保孩子已做好热身运动。?如与孩子一起在水中游泳,必须让孩子待在大人一臂以内范围;如孩子自己下水游泳,大人需时刻有效看护。?儿童的水上游泳玩具不能替代标准的漂浮装备。开放水域预防溺水?如带孩子去海滩玩水或游泳,大人要做到时刻看护。?若多人一起到海边游泳,须指派人员轮流看管孩子。?若在海中游泳,一定要让孩子穿上安全、合格且适合孩子体型大小的救生衣,并扣好所有扣带。?如带孩子一起坐船,家长和孩子一定都要穿救生衣,并保证扣好所有扣带。溺水时如何自救?1.不要惊慌不会游泳者,对水有极大的恐惧,拼命挣扎或将手上举会使身体下沉;溺水后需冷静,首先要把鞋蹬掉,等待救援,不要慌乱;若身边有漂浮物则一定要抓紧,同时如果周围有人应立即求救。2.放松身体如果周围无人,要尽量放松全身,尝试让自己采取仰卧位,使头部向后、口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双手和双腿有规律地拂水,不要惊慌,保存体力,等待救援。遇到溺水者如何施救?在游泳馆?在游泳池遇见有人溺水,立刻大声呼叫救生员帮助施救。在户外?发现有人溺水,要大声呼叫,寻求成人帮助,同时拨打报警并联系急救人员。?不要直接跳下水或手拉手施救,避免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寻找救生圈、木板、竹竿、树枝等抛向溺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避免被拉入水中。关于溺水,这些误区需警惕会游泳、水性好,就不可能溺水??不要因为会游泳,就放松警惕。疲劳、抽筋、空腹等,可能会使人无法正常游泳,导致溺水;在海边、河边等野外水域,水草、碎石、淤泥、激流都可能导致意外发生。手拉手就能救起溺水者??身边有人溺水时,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是伸手去拉。但形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很多人落水,导致悲剧发生。带上游泳圈就能“保命”??因海水存在大浪、高温、漂浮杂物等情况,充气游泳圈并不能在下海游泳时有效地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老师和家长们要随时提醒孩子,千万不要私自下水、远离危险水域,同时做好相关安全教育,警惕悲剧再次发生。刘亮林兴赵部分资料来源肇庆应急管理刘亮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6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