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庆非遗传承人丨30年坚守只为做好这件事

一门手艺,一生坚守,中华精髓,非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承载着中华文化深厚底蕴,肇庆本土的国家、省、市、县级非遗项目皓若星辰,在非遗传承人默默坚守之下愈发熠熠生辉。

每一项非遗传承的背后,都镌刻着肇庆非遗传承人恒久的信念和让人肃然起敬的坚守。为进一步弘扬肇庆的非遗项目,多彩肇庆特推出“肇庆非遗传承人”栏目,展现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和信念。

广绿玉是“中国五大名石”之一

素有“石中瑰宝”之誉。

其质地温润细腻,色泽丰富多彩,品种繁多。

据记载,早在明朝时,

广绿玉已是有名的朝廷贡品。

在“广绿玉之乡”广宁

有一位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广宁玉雕)

代表性传承人黄学鸿

黄学鸿正在雕刻玉器。西江日报记者杨丽娟摄

30多年来,

他潜心研究和创新广宁玉雕,

创作数篇论文和作品,

设计制作的30多件作品获得

中国工艺美术创意奖、

中国工艺美术创作精品奖等

国家级和省级大奖。

从小酷爱美术绘画

广绿玉开采雕刻始于清代中期,长期以印章石著称,村民以此谋生。发展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广绿玉大部分被做成石粉销售,七十年代中期,政府开始重视广绿玉的开发利用,成立了广宁县工艺美术研究所,以及玉雕工艺美术厂。

年出生的黄学鸿从小喜欢画画,

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

高中毕业后,不愿在家种田,

志向在于艺术。

年在三百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进入广宁县玉雕工艺美术厂工作,

成为玉雕工艺美术大师欧阳良矩的首席弟子,

开始了对广绿玉艺术上的追求与探索。

黄学鸿在介绍自己获得金奖的作品。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杨丽娟摄

赋予广绿玉以生命力

据介绍,

要成为一名玉雕师傅

起码要10年的磨砺,

成为工艺大师要20年以上,

甚至更长时间的沉淀。

改革开放初期,雕刻技艺百花齐放,为学到更多玉雕技艺,年至年的十年间,黄学鸿分别到广州、深圳学习翡翠的设计与制作,先后得到李宁生、张军节和中国美术根雕大师古月子的教导。

经过多年实践,创新玉雕的浅雕、深雕、浮雕、圆雕、缕雕等各种技法。年,为推动和发展广绿玉产业,他回到家乡开办玉器店,从事广绿玉雕刻。

黄学鸿玉雕作品《攀登》。图源:广宁县文化馆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作为一名玉器雕刻者,

他通过文学、悟道,赋予作品文化和内涵,

让无生命的广绿玉焕发生命力。

同时,创作的作品获得了不少奖项。

NEWS

黄学鸿设计创作的《同心共圆九州梦》作品气势恢宏,意境深远,一举拿下了广东省广绿玉精品展金奖和第六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

《生命的演绎》和《珠光宝气》两件作品被私人收藏。其中,《生命的演绎》灵感来源于厨房的蒜头冒出嫩绿的芽儿,一展出就惊艳众人。

《珠光宝气》的灵感来源于一次下班准备回家,顺手拿起桌上的钥匙包,此时窗外的光照在包上,皮的质感马上显露出来,与手上戴的玉珠链相映成趣。作品推出后,拿下了“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的金奖和精品奖。

黄学鸿在讲解作品《春江水暖》。张运浩摄

传承弘扬玉文化

早在年黄学鸿已经着手研究广宁玉雕,

弘扬玉文化,

将自己所学所悟形成文字进行发表,

他写过数篇关于广宁玉雕的

论文和鉴赏、创作心得的作品,

让更多人了解广宁玉雕。

同时,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

《生命的演绎》——黄学鸿广绿玉作品集。

年,为推广广宁玉雕,他四处奔走,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广东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广绿玉分会和广宁县工艺美术协会。此后,分会持续向外界推荐广宁玉雕,并频频参展、参赛,其间斩获奖项无数。三十多年来,自己也带了50多名徒弟,让广宁玉雕得到传承和发展。

黄学鸿玉雕作品

为了让广绿玉雕注入新鲜血液,

这几年,

他将玉雕文化推广进校园。

在广东财经大学、广宁中学、广宁县洲仔中心小学等学校开设有广绿玉雕特色课程,作玉雕文化专题讲座,将玉雕文化的种子撒播到校园里,植入青少年的心中。值得一提的是,广宁县洲仔中心小学还获得“广绿玉特色小学”称号。

镌刻时光,岁月留痕。

在一刀一凿中,30多年的时光流转着,

一块块普通玉经过他的精雕细琢,

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每一项非遗背后都是匠心精神,

愿每一位非遗传承人永存着热爱与坚守!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杨丽娟

特约记者凌杰

通讯员冯铁成

多彩肇庆编辑部

肇庆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文广旅体局纪检监察组举报

肇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纪委举报投诉

点分享

点收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