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两条讯息紧紧抓住了我。
它们犹如天平的两端,无论怎么看,都会有一种价值失重感。
一条是广州最后一家家乐福闭店,从此广深再无家乐福;另一条同样发生在广东,怀集中学小卖部5年租金竞拍高达万。
起点是小卖部,终点是大型商超,从来就照此路径在走着,无人质疑,无人捍动。
但就结果来看,目前的起点,却远远甚于终点。
商业气氛骤转急下,不禁使人困惑,是否选择大于努力,奋斗本身就是无意义折腾?
令人唏嘘!
这已经是家乐福第n次家常便饭式闭店了。
可这次揪心的是,这是广州仅剩的最后一家家乐福了。
谁也没想到,租约定在遥不可及的年,却戏剧性的停摆在年的8月26日。
与此同此,家乐福新市店的32名员工面临突然的失业,和这次闭店一样,他们毫无准备任何退路。
在关闭新市店之前,6月份时就已经停掉了员工的社保和公积金,但当时大家只是想这是公司艰难时刻的决定,理应表示理解。
可是船一旦沉了,自顾都不暇,谁还会在乎船上的虾兵蟹将。
今年6月底,深圳家乐福门店也都一一倒闭,和这次的情况相似的是,员工也是突然接到通知,突然被解雇。
关店原因也大同小异,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公司股东决定解散公司。
据已经被解雇的员工坦言,他们被辞后并未按时收到补偿款,当时公司承诺经济补偿款将分12期发放,如今看来也不过是一张口头支票。
过往的理解、包容,在此次事件里,都化作对家乐福的无奈、焦灼,怎么昔日的零售之王,就能做出这么不体面的事?
重新梳理这条线,不难发现它的转折点就在新零售崛起之后。
在此之前,家乐福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年,“粮票”刚退出中国舞台,家乐福便进驻中国内地,在北京开下首家门店。
年,它的门店在国内就已经破家,在彼时外资零售超市独占鳌头。
在别的城市还沉浸在地方小超市参差不齐的商业氛围中时,家乐福的大卖场模式直接让所有人开了眼,热度不亚于现在的山姆和开市客。
只在大城市扎根的它,对当时群众而言,它的身上也烙印着繁华大都市的标签。
好景不长,在沃尔玛、永辉超市等巨头与后浪的冲击下,家乐福逐渐在竞争中失速,线上玩不过弟弟,线下也被直接反超。
当然,它也有奋起反抗的时候,在年,家乐福被母公司正式以48亿元卖身于苏宁,本以为自此它就能迎来第二次生命。
然而,结果就是苏宁本身也在填坑,在2年后自己也以亿被迫卖身给了深圳国资。
如今盘旋在家乐福头上的,是业绩多年亏损,漏洞难补。
-年,家乐福中国的净亏损分别为3.04亿元、7.95亿元、33.37亿元、28.32亿元。
其次,也是市场份额、门店数、销量以及口碑的急剧下滑。
今年起,据多地消费者反映,家乐福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门店出现部分货架空置、购物卡消费受限的情况,同时向家乐福追讨货款的供应商名单仍不断增加,官司不断。
从“果蔬不新鲜、价格又贵”、“购买到变质产品”,到“被欺骗购买购物卡,转赠他人等”,家乐福的底线在一点点被现实击穿。
失望过后,只能无奈看着它走向穷途末路。
瞅见落寞之事,我们难免会有感伤,但感伤之余,又有一则消息猝不及防过来,听后是错愕,更是激愤。
几天前,广东肇庆的“怀集中学平方米小卖部招租项目”竞拍完成,5年租金总额成交达万元。
扣除寒暑假和周末,以学生在校时间天来计算,每天至少保底0元才不亏本。
这成本价,一个中型企业也不过如此。
话题一出,瞬间点燃全网。
啥小卖部租金能这么贵?这么贵的情况下还能有30多人竞拍回合?
根据竞价公告显示,小卖部的权属人是怀集县第一中学,允许经营的商品范围包括生活日用品、学习文具、体育用品类,也包含学生手机充电、手机卡充值等业务。
网友们粗略算了笔账,这个小卖部即便每人每天只消费5元钱,小卖部一年的收入都会超过0万元,5年更是高达万元。
此外,逢上校内各种活动时,还能给这家小卖部增加点额外创收。
喏,租金虽贵,利润价更高哇!
这么一算的话,突然就能理解到这些竞拍人的疯狂。
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怀集中学连夜赶出了声明,说咱们学校只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便利,做好服务,不存在任何强制消费行为。
再看这个小卖部的位置,地处县城中心,整个怀集中学独一家,面对着学生多人、教职工人的精准人流,几乎是承担了校内寄宿师生所有的生活所需。
虽然不强制,但垄断经营没跑,官方的这些话实在无力雄辩。
天价租金的背后,看得见的是高昂的利润,看不见的是店家凭良心是否压低的成本,而这些的受众,都是尚且稚嫩的学生。
所以当此消息一出,更多的是质疑的声音,市场经济经营的模式,看似公平,但实际也预留了很多阳光照不到的角落,租金贵,对应的恰恰是商品高昂的价格。
蹲守了几天的留言区,还是会在评论里找到一些真实的怀中学生,这些人中有已经毕业的,有还在上学的,他们也证实了过去的怀中小卖部定价过高的事实。
至于风声一旦过去,这个小卖部能否继续低调做事,我们不得而知。
大型商超幻灭,小小便利店出圈,同时段的两个故事结局大相径庭,可笑吗?
但这就是目前最真实的市场现状。
北京最后的家乐福,货架大多空置,商品所剩无几。
即便如此,家乐福的价格最后毫无体面,一袋g的虾仁售价99.99元,同样的价钱外面可以买三袋。
临走再被割一刀,对此消费者们也很无奈,但是为了花完卡中的余额,多贵也得咬着牙花完。
当盒马和山姆还能为了一块榴莲蛋糕群起而争,这时候的家乐福已经无力回天,等待着顾客在四零八散的角落里挑拣完,它就终于可以放下强颜欢笑的脸,彻底解脱了。
它来中国一趟,带来了大卖场的全新模式,直至它走后,这种大卖场仍在延续,甚至依旧火爆。
以山姆为例,从水土不服到广受追捧,它足足等了25年。
第一家山姆会员店早在年就在深圳落地了,15年后也才扩充到10家门店,谈及原因当时的经济教授是这么说的,在国外,会员制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后产生的。
很明显,当时的中国大多数人还不够格。
而转机就在年末,中国人均GDP终于达到1万美元的标准线,私家车的保有量也冲破了2亿辆。
这时候的山姆,终于站在了新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风口。
与此同时,也进入到会员制超市疯狂内卷的年代,凭什么又是山姆杀出了重围?
我觉得更多的是积淀。
它的付费会员达到第一个万,用了整整21年;第二个万,用了3年时间;第三个万,仅用了9个月。
在山姆模式中,难以复制的是它对会员的反馈和数据的分析,也有它对自有品牌商品的投入。
当盒马打出各种移山价和山姆直接开战时,老客户还是能感受到两家产品类似却不相同,不管是瑞士卷入口的细腻和甜度,还是牛肉丰富的汁水和口感,山姆的品质都是吊打盒马的。
相比于其他会员店,山姆除了赋予中产阶级一个身份的象征,同时它还拥有品类少而精的优势,直接给了消费者更为垂直的选择。
普通超市做加法,山姆就做减法,以精简商品SKU(库存单元)来说,山姆会员店的SKU维持在左右,普通超市在00左右,大卖场在00左右。
同一类别下,虽然没有那么多产品选择,但精挑细选之下,反而保证了商品的品质。
反观家乐福的堕落,它的此路不通恰恰在于它的“德不配位”。
在年零供关系的拉锯战开启之时,家乐福选择了躺平;到后来的电商崛起,它也同样选择了漠视。
当时,别家都在做什么呢?
永辉在忙着打通生鲜采购渠道,沃尔玛在想办法设置全国配送中心,麦德龙入驻天猫国际,大润发与国美在线相互打通……
唯独家乐福,和供应商的关系稀巴烂,断货纷争不断。
年,中国大卖场业态首次出现“负增长”,接下来十年传统商超都处在积极自救与转型的漩涡里。
家乐福做了什么呢?节流,一家家闭店。
今年上半年,家乐福中国闭店带来一次性赔偿等费用支出及长期资产减值合计净亏损9.5亿-11亿元。
苏宁易购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它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于超市最重要的商品本身,也没有利用好供应链的优势,而是盲目从大流,也去搞会员店转型的尝试。
结果就是,在开业之初,对手给供应商下达“二选一”的抉择后,家乐福因为昔日的作为,轻松成为行业内一枚弃子。
开业后就出现大量断货,在一声声致歉中黯然退场。
二十年前,那些在家乐福办卡买单的人是当时的中产象征,二十年后,这些老去的中产人都已经能够使用智能手机,在社区团购里尽情厮杀。
时代的浪拍打而过,现在的新中产也许不会在意更多的商品选择,也不会感叹于幼时逛超市的新鲜快乐,他们要的是足够的便捷和足够高的品质。
所以,到底是谁变了呢?
小卖部和大超市,也许都是个例,但是它们的初心都是为了给大家提供方便,在琳琅满目的柜台背后,是充分被满足的喜悦。
开店的人开心,购物的人亦是如此。